早年间曾经为一家挪威公司工作画册外包,也作为契机关注到北欧独具特色的浅烘咖啡,开启了我对于精品咖啡的喜爱。在这篇答案,我会分享不同市场对于咖啡烘焙度偏好的一点观察:)
为了理清答案中可能涉及到的咖啡消费国家、烘焙理念,我们先来明确北欧的范围,以及浅烘(浅焙)咖啡在北欧的影响力。
1. 在北欧,咖啡真的多为浅焙吗?
通常,提到北欧所讲的是挪威、瑞典、丹麦、芬兰 4 国,或者再加上冰岛的 5 国。
在这些国家中,以浅焙咖啡而闻名实际上只有 3 国:
首先是挪威,当地的浅焙咖啡店,以北欧咖啡领袖 Tim Wendelboe 的同名店铺为代表。
相信所有精品咖啡爱好者,即便是没有去过挪威,也对 Tim Wendelboe 街角门店的照片不陌生
而后是丹麦,早期的代表性浅焙咖啡店是 Coffee Collective,近年的 April(师从 Tim Wendelboe)、La Cabra 也非常活跃;瑞典的影响力远不及前两国,但是如今也拥有诸如 Koppi、Drop Coffee 等优秀店铺。
在这些咖啡店里,点一杯使用「浅焙咖啡」制作的手冲咖啡,你可以喝到味道轻盈活泼的咖啡,让口鼻中萦绕着淡淡的花香;也可以点一杯 SOE(单一产地意式浓缩),来自中南美洲、非洲的馥郁果香,尽瞬间在口中绽放。
而在视觉上,相对于深烘豆由于充足的梅拉德反应带来的深褐色咖啡液,北欧浅焙咖啡,无论是意式浓缩、手冲、拿铁都呈现出更浅的颜色。
那么,这些代表性的“浅焙咖啡店”有什么特点呢?
关注生豆的品质,使用小批次、可溯源的单一产地优质咖啡。多数为独立咖啡店(单店)也有一部分店铺在尝试做小规模的区域性连锁发展。将咖啡烘焙掌握在自己手中,既是咖啡店,也是咖啡烘焙商。绝大多数在 2000 年甚至 2010 年以后成立(可能只有挪威的几家咖啡店是例外),属于精品咖啡,也就是第三波咖啡运动的产物。
因此,我们聊到“北欧咖啡豆多是浅烘 / 极浅烘”的时候,聊的是以挪威为代表的北欧「精品咖啡」。然而,在北欧也广泛存在使用深烘、中度烘焙的传统咖啡店和连锁咖啡店,烘焙度类似于我们熟悉的星巴克。
兼职美工网站那么,相对于传统的深烘,北欧浅焙是不是直接缩短咖啡烘焙时间就可以实现呢?
不止于此,北欧的浅焙咖啡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浅焙。(是的,听起来有点拗口)如前面所说,今天这些北欧浅焙咖啡代表性店铺,实际上是第三波咖啡运动在千禧年后的发展成果——咖啡从业者开始关注不同产地、品种的咖啡之间丰富的味觉差异,也就是地域之味。
因此,可以把北欧浅焙(也被称为北欧烘焙)理解为——基于特定的生豆选择和偏好基础之上,比如优质的耶加雪菲、肯尼亚、巴拿马瑰夏等等,使用浅度、极浅度烘焙,呈现出咖啡本身的丰富香味,得到一杯具有花果香、活泼果酸的咖啡。而非应用于所有咖啡生豆的浅度烘焙,也并非一味的把烘焙时间缩短,或者火力更猛。
大名鼎鼎的北欧浅焙领军店铺 Tim Wendelboe 的前任烘豆师 Tim Varney 曾道出北欧烘焙的理念:我不想在烘焙的烟雾中去寻找咖啡的地域之味。地域之味应该是明显的画册外包,带有活泼的酸度和干净的水果风味。毕竟,咖啡是一种水果,而不是烟草。
2. 什么样的环境孕育出了「北欧浅烘」?
「北欧浅烘」的兴起最早始于挪威,Solberg & Hansen 是最早投入浅烘阵营的烘焙商之一。Solberg & Hansen 的烘豆负责人 Simo Kristidhi 曾经介绍,“挪威的烘焙最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北欧烘焙,因为它一直都是浅色的。相比之下,瑞典和芬兰的烘焙色过深。”[1]
为什么挪威更接受浅烘呢?通常被认为和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。挪威当地的精品咖啡店 Brattestø Coffee 的创始人 Bjørnar Hafslund 在一次交流中表示,\"挪威人更习惯于酸度较高的食物。由于气候寒冷,我们的水果以苹果和浆果为主”。[2]
另一方面,一杯又一杯生动的「北欧浅焙」咖啡,离不开 2000 年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咖啡生豆品质提升的大背景——
通过发达的全球贸易,挪威乃至北欧的咖啡从业者可以获得来自非洲、中南美洲最优质的咖啡豆源,甚至与当地的咖啡庄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;此外,北欧的咖啡领军人物相对较早的参与到了精品咖啡种植端的工作中。比如你会看到挪威的 Tim Wendelboe 总是在欧洲和中南美洲的洪都拉斯之间奔波,因为想要烘出“北欧浅焙”,首先要种出适宜的咖啡。Tim 在咖啡原产地参与到当地的种植和培育研发
此外,在我个人看来,「北欧浅焙」能够在北欧几国之间形成共识和潮流,离不开北欧国家在食品、餐饮领域的创新氛围。
比如在相关的精品黑巧克力、威士忌、Fine Dining 领域,都能看到一批辨识度极强的北欧年轻创业者。丹麦的传奇 Fine Dining 餐厅 NOMA 也曾经和 Tim Wendelboe 进行合作,电商美工外包网将他的咖啡带到高端餐饮领域。
尽管在全球庞大的咖啡产业中,「北欧浅焙」只占据一角。但是,这一角堪称位于金字塔尖,强烈的影响了精品咖啡的发展。我们今天在咖啡中喝到的类似于香柠檬(Bergamot)味道、活泼的莓果酸甜、轻盈的茶感,都是非常北欧的风格。在欧洲,特别是德国、荷兰、瑞士的精品咖啡店(比如 The Barn、Five Elephant、MAME),纽约新一代的精品咖啡烘焙商 SEY(也是国内发烧友经常网购的品牌),都受到了北欧式浅烘理念的影响。
毫不夸张的说,以挪威为代表的北欧咖啡从业者,在 90 年代末、21 世纪初的第三波咖啡运动中,开拓出了有招牌特色的「北欧浅烘」,也因此成为精品咖啡在全球的布道者。而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,日本,则在讲述一个关于味觉传承的咖啡故事。
3. 独一无二的「日式深烘美学」,和百花齐放的日本咖啡市场
17 世纪荷兰在日本长崎海湾建立了贸易据点后,将咖啡引入日本。经历漫长的本地化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咖啡制作的方式。这是一种在没有蒸汽咖啡机、没有电力的时代,所发展出来的咖啡制作方式——把咖啡粉装在法兰绒滤网里,使用小水流,缓慢的萃取出一杯浓郁的咖啡。
观看制作过程,你会发现,当水流缓缓注入,咖啡粉层会快速膨胀,形成类似于汉堡包的视觉效果。这样的膨胀效果,来自于「日式深度烘焙」。咖啡豆里积聚了丰富二氧化碳气体,遇到热水后的释放,也成为不少人对于日式深烘的直观感知。
如果说「北欧浅烘」代表了 21 世纪的咖啡理念,在烘焙中释放咖啡的“水果性”,最大化发挥出风味特点;那么,「日式深烘」则来自于更为传统的烘焙经验——在人类对于咖啡生豆品质的掌控力,远远不及今日的时代,早期的咖啡从业者发挥“烘焙”的魔法,让咖啡喝起来更为柔和入口。
而且,就像「北欧浅焙」不等同于浅焙,「日式深烘」也不等同于我们常见的深烘。
那么「日式深烘」咖啡有何特别之处呢?
咖啡味道:日式深烘的独特在于它独一无二的味觉审美。既不同于意式咖啡,也不同于第三波咖啡运动建立的「精品咖啡」味觉体系,日式非常关注深度烘焙带来的高甜感、顺滑感、平衡感,甚至可以呈现出某种顺滑的木质香气烘焙:日式烘焙度比通常的深烘还要深,在新鲜的咖啡熟豆中,可以看到渗出油的状态(这是新鲜的意式深烘不会出现的情况)。制作 / 萃取方式:通常不使用咖啡店常见的意式咖啡机,而是使用缓慢、富有技巧性的手工滴滤的方式(因此也不同于美国、西欧的滴滤)。另外,在咖啡生豆的选择上,因为烘焙度更深,会倾向于选择更为“耐烘”的豆子。据说上个世纪牙买加蓝山咖啡得以被日本市场青睐,也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「日式深烘」的烘焙方式、制作方式,注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咖啡。但是,因为对于咖啡悠久的饮用历史,今天的日本咖啡市场呈现出了各种烘焙方式的百花齐放:
挪威的咖啡店 Fuglen 早在 2012 年就把第一家海外店铺开在了日本东京,也成为不少海外精品咖啡爱好者到了日本必打卡的景点。
全球知名的精品咖啡连锁店 Blue Bottle Coffee 的创业灵感更是来自于日式咖啡氛围的鼓舞。创始人 James Freeman 2002 年受到日式咖啡「匠人精神」的启发,结合第三波咖啡的味觉审美、制作和烘焙方式,创立了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精品咖啡连锁品牌。
2018 年,他终于有机会回到日本市场,至今已开设了 20 余家门店,成为其在美国本土以外的最大市场。
当然,更不用说日本本土市场孕育出的精品咖啡品牌 % Arabica、Glitch Coffee,以及无数在精品咖啡领域活跃的日本咖啡从业者、国际赛事冠军。
咖啡作为一种国际化的饮料,在不同国家发展出完全不同的味觉偏好、消费方式、制作理念。无论是「北欧浅焙」还是「日式深烘」,每一种烘焙理念背后,都来自于特定的咖啡发展年代,而后,又相互影响、启发,把咖啡的味道推向新的维度。
Hey,我是 @Summer 小夏。
关注咖啡的风味、制作、原理,以及背后的产业变迁。
也把我在咖啡中看到的世界分享给你!
1. 咖啡的上百种分类,看过这篇就懂了!
[咖啡是如何分类的?]
2. 手冲咖啡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发展历史?
[为什么很多咖啡新手也选择手冲而不是法压壶?]
3. 意式浓缩 Crema 背后的咖啡行业变迁
[意式浓缩咖啡 Espresso 的「Crema」真的是油脂吗,它对咖啡味道有怎样的影响?]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